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宁国市政府(办公室)> 政策解读> 部门和专家解读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502-00016 组配分类: 部门和专家解读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文字解读】宁国市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实施方案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2-12 发布日期: 2025-02-12
索引号: 11341702000111222F/202502-00016
组配分类: 部门和专家解读
发布机构: 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文字解读】宁国市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实施方案
文号:
成文日期: 2025-02-12
发布日期: 2025-02-12
【文字解读】宁国市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25-02-12 17:33 来源:宁国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决策背景和依据
  当前,我市义务教育发展仍存在城乡差距、校际差距等共性问题,影响了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及省、市关于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工作部署,结合本地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的实施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推动我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和校际差距,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核心举措。提升区域内义务教育整体质量,实现市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师资配置均衡化、教育质量优质化、管理水平精细化,可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总体工作以 “城乡一体化” 为核心,重点做好三方面:
  1.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重点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缩小硬件设施差距。
  2.强化政府主体责任,确保经费投入、师资配备、政策支持等关键要素保障到位。
  3.聚焦教育质量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育人模式创新。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2024年9月起,市教体局对区域内义务教育发展现状开展全面调研,重点分析城乡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政府保障力度、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短板问题。同时,通过实地考察、专题研讨等方式,学习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于11月在此基础上起草方案初稿。
  2024年12月至2025年1月,先后征求了发展改革、财政、人社、编办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部分学校、家长代表的意见建议,
  2025年2月初,经市教体局党委会议审议修改后,报市政府办公室进一步完善。
  2025年2月12日,予以印发。
  四、工作目标
  1.到2025年底,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达到省级督导评估认定标准,通过省级评估。
  2.到2026年底,全面满足“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区)” 评估指标要求,顺利通过国家级评估认定。
  五、主要任务
  (一)合理配置义务教育资源
  1.科学优化学校布局,结合人口变化趋势和城镇化发展需求,避免学校过度集中或资源闲置;推进校共体建设,通过集团化办学、联盟办学等模式,打造 “小而精”“小而优” 的乡村学校。
  2.实施学校办学能力提升工程,重点改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教学楼、运动场地、功能室等基础设施,配齐配足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硬件资源。
  3.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搭建区域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提升学校数字化管理水平和课堂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
  (二)加强义务教育政府保障
  1.均衡师资配置,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跨区域调配等方式,解决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确保各学校师资数量、学科结构满足教学需求。
  2.加强教师队伍管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评优评聘的首要条件;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分层分类开展岗前培训、在职研修、骨干教师培养等。
  3.强化经费保障,严格落实义务教育经费 “两个只增不减” 要求,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教育投入重点向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倾斜。
  (三)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 “五育并举”,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深化教学改革,推广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教研体系建设,开展区域教研、校本教研、跨校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3.规范办学行为,严格落实 “双减” 政策,合理控制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提升作业设计质量;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四)增强教育保障能力
  1.落实特殊群体教育保障,建立健全适龄残疾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入学帮扶机制,确保应入尽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2.加强校园安全保障,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强化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营造平安和谐的教育环境。
  3.提高教育满意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通过热线电话、网络平台、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及时回应家长和社会关切,提升群众对教育工作的获得感和认可度。
  六、创新举措
  1.深化校共体建设,全面推行 “大校联小校”“强校联弱校”“城区校联乡镇校” 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建立师资互派、课程共享、教研联动、管理协同的一体化发展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
  2.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依托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库,推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课后服务、教育管理的深度融合;开展师生数字化素养提升行动,培养适应数字时代的教与学能力。
  3.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制定县域内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实施办法,明确交流轮岗的范围、比例、期限和激励措施,推动优秀校长教师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促进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保障,成立创建工作专班,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定期会商、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2.加强经费保障,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稳定增长机制,重点支持学校基础设施改善、师资培训、数字化建设等项目;规范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制定创建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各部门、各学校的创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八、政策咨询渠道
  政策咨询部门:宁国市教体局督导科
  咨询联系人:程华
  咨询电话:0563-4013005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