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11341702003256327G/202502-00007 | 组配分类 | 乡村振兴 |
发布机构 | 霞西镇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 2025-02-05 14:15 |
发布文号 | 无 | 关键词 | 乡村振兴 |
信息来源 | 霞西镇人民政府 | 主题导航 | 综合政务 |
信息名称 | 霞西镇虹龙村:溪流性渔业养殖新模式 打开乡村振兴致富门 | 内容概述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溪流性鱼类也日益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溪流性鱼类也日益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近年来,宁国市积极探索采取圈养桶流水养殖等新型养鱼及多种销售模式,全力推动发展溪流性渔业产业发展,圈养桶里养殖的一条条“致富鱼”,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
当记者走进位于霞西镇虹龙村的宁国市独山淡水鱼养殖厂区,养殖厂负责人毛顺明正和工人们一起忙着进行养殖区的日常管理和鱼儿的饲养工作。毛顺明告诉记者他的养殖厂成立于2016年,在农业农村局的帮扶下,他采用了圈养桶养殖模式,经济收入逐年增长。自2023年开始,毛顺明先后总投资近500万元,建成了一个占地32亩,共有42个圈养桶鱼池的圈养桶养殖工厂。
宁国市独山淡水鱼养殖厂负责人毛顺明:“这是一种高效的水产养殖模式,占地少,而且这种养殖方式特别灵活,不受地形限制,集约化和智能化程度也特别高,养殖池自净能力强,单位水体养殖产出效益好。捕捞收获也特别简单,省时省力。基地现在主要养殖的是光唇鱼和美国鲥鱼,今年产值预计将达400万,同时我们每年给虹龙村及村民带来近6万元的收益。”
宁国市地处皖南山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各类大小河流溪沟900多条,水质清澈、水生生物资源丰富,鱼类物种超30个。近年来,宁国市围绕“水生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属地政府的支持下,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全力推进溪流性渔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宁国市渔业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陈新华:“通过‘校政企’合作推动新技术推广运用,通过整合项目政策推动设施渔业项目落地,通过多部门联合监管推动主体依法依规经营,共培育溪流性渔业养殖主体6家,养殖面积约6万平方。下一步,宁国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在进一步提升溪流性鱼类养殖规模同时,聚焦繁殖、加工和销售环节,加强‘校政企’科研合作,打造全产业链,把溪流性渔业产业打造成宁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蓝图中‘绚丽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