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经济运行分析会暨重点项目调度会上,市委书记杜德林强调,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下功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近年来,我市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大力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创新为笔,勾勒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壮美画卷。
政策赋能,激活发展新动能。在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材料制造部,AGV无人搬运车沿着既定轨道有序穿梭,将物料精准运送至各个站点。这家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正是宁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缩影。
围绕产业现代化和先进制造业发展需求,我市相继出台《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方案(2021-2025)》《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及若干政策》《宁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新形势下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举措(试行)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从示范引领、平台建设、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发展等多维度,系统引导和支持制造业全面转型升级。同时,2024年以来对上争取数字化转型资金4116万元,11家企业获银行授信3.8亿元,全力引导支持企业进行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梯度培育,打造创新产业链。在宁国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的培训教室里,2024 年新晋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的负责人在参加 "数字化转型实战课"。这种 "精准滴灌" 式培育,让宁国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 115 家,10 家企业跻身国家级“小巨人”行列。按照“龙头企业引领、骨干企业跟进、关联企业配套”总体思路,完善优质企业培育成长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先行示范,发挥辐射效应,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转型,全市已经形成以中鼎、保隆等8家 10 亿元以上企业为“群主”,桑尼泰克、德特威勒等30 家亿元企业为“骨干”,90 家规上企业为“配套”的企业集群。推进企业“小升规”,今年新增规模企业数59家,总数达到523家;2024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22家,超5亿元25家,交出了一份工业数字蝶变的亮眼答卷。
智改数转,重构基因提质效。在宁国经开区,首个百亿级产业项目仕净光能产能全面释放,其打造的"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实现从硅片切割到组件封装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这种"5G + 工业互联网" 的深度应用,在宁国已成燎原之势。
通过差异化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入企诊断、 转型改造、贯标评价”全流程服务模式,帮扶引导企业科学转型。我市已为163 家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对131 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全市共有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2 家、 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个、省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 10 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 3 家、智能工厂 9 家。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先后成立合工大(宁国)汽车产业研究院和安徽工程大学(宁国)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连续3年科技创新指数位居全省前列。低碳转型,破解“零碳”新增长。beplay中国
市裕华电器有限公司,屋顶的光伏板与车间内的智能电表构成绿色微电网,组成了减碳的第一道防线。2024年,全市新增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4家,宁国经开区入选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园区,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5%左右,顺利完成能耗“双控”任务,绿色转型加快推进。将绿色低碳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抓手,提升工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水平。支持企业推进屋顶光伏建设,2024年备案光伏发电项目达181个,中德智造小镇中鼎工业园3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通过“屋顶光伏+储能”模式,年减少碳排放约1.5万吨。打造“生态优先、科技赋能、产业协同”循环经济模式,凤形耐磨、东方精密等传统支柱行业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智能化升级项目,实现废钢、旧砂和生产用水100%循环再利用,加速速工业绿色化,构建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四位一体”现代化绿色制造体系。2025年一季度,宁国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40万吨标准煤,单位GDP能耗下降8.2%,超额完成序时进度目标任务。